利用風積沙填筑路基,既可治理沙害,又可造地還田。而且在灌區、水田、軟基內填筑風積沙路基,對于阻斷毛細水、提高路基穩定性均起到好的效果。同時對于某些工程項目,又可解決缺乏路基填料的問題。采用風積沙填筑路基,也可大大加快TRANBBS施工進度,縮短工期,使項目早日投入運營,提前進行資金回收。
風積沙不同與一般常規的路基填料,所以對于風積沙路基的施工必須采取特殊的施工工藝和壓實方法,確保風積沙路基的施工質量。同時,必須采取合理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對風積沙路基進行封閉保護,減少風蝕現象,避免污染環境和周圍耕地。
    一、風積沙路基填筑施工工藝
    1、施工程序:基底清理測量放線→填料前基底清理碾壓→基底檢測→拉運土方分層填筑→推土機攤土粗平→分格澆水→平地機整平→壓路機碾壓→質量檢測→下步工序施工。
    2、測量放線:首先放出路基的中心線,每20m一樁,然后在路基兩側適當的位置進行拴樁。再根據每填筑層頂面標高放出每層風積沙填筑的邊線。邊線采用竹竿控制,每20m一樁,樁上必須插紅色三角測量旗幟。竹竿長度一般為60cm左右,上面間隔30cm涂刷紅、白漆。 
    3、虛鋪厚度:風積沙的壓實工藝與傳統路基填料的壓實工藝有明顯的不同,風積沙的壓實主要靠水沉法,傳統的壓路機碾壓方法對風積沙壓實效果不太明顯。經現場試驗發現,只要灑水均勻合適,壓路機碾壓(靜壓)2~3遍,風積沙的壓實度就完全滿足規范要求。采用壓路機過度碾壓反而造成風積沙表面松散,壓實度下降。風積沙填筑的虛鋪厚度至今尚無具體明確的規定,但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一般虛鋪厚度控制在30cm~50cm。而第一層風積沙的虛鋪厚度一般應偏大,宜在50cm以上。虛鋪厚度的控制方法必須采用邊樁竹竿掛線的方式。
    4、高程控制:現場施工時,以原地面壓實后的高程作為原始高程。由于風積沙施工后,表面風積沙因失水后松散現象嚴重,對每層風積沙均要進行高程檢測沒有必要,也沒有意義。一般情況下,風積沙路基每填筑4層進行高程檢測和核實每層的填筑厚度。同時進行中線偏位的檢測,以便在施工過程中隨時糾正中線偏差。
    5、上土數量控制:根據每層的虛鋪厚度、平均寬度和長度,計算每個斷面計劃所需的材料用量。再根據拉料車的每車拉運量,計算每個斷面計劃所需的車數。在每個斷面內,確定卸車間距和車數。
    6、上土:采用大噸位自卸汽車進行風積沙的運輸,自卸車盡量采用同一種型號的汽車。自卸車將風積沙拉運至現場后,按照確定后的卸車間距和車數進行卸車。在卸車過程中,特別是第2層以后的卸車,必須做到風積沙的及時澆水,合理組織車輛和指揮TRANBBS交通,防止運料車輛在風積沙上誤車和便道交通堵塞情況的發生。
    7、整平和澆水濕潤:為了便于虛鋪厚度的控制,整平必須采取邊上土邊整平的方式。采用推土機進行粗平。在粗平過程中,同時進行澆水濕潤。在整平過程中,邊線采用掛線控制虛鋪厚度,同時使邊線順直,坡度一致,滿足TRANBBS設計要求。在澆水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必須保證水井的出水量,水井的直徑、間距、數量以及水泵的功率必須配套;(2)第1層風積沙澆水時必須分層分次進行,防止一次澆水過多,浸泡路基;(3)澆水必須分格進行,保證澆水均勻。
    8、碾壓:澆水符合要求后,采用平地機進行精平,然后采用振動壓路機進行風積沙的碾壓(靜壓)。碾壓必須采取由外向內、由低向高的順序,同時錯1/2輪。碾壓2遍,輪痕較明顯時,采用壓路機大排軸快速碾壓1遍,盡量消除輪痕。
    9、其它要求:為了保證壓實寬度和保證修整路基邊坡后的路堤邊緣有足夠的壓實度,每側應超出路堤的設計寬度30cm。必須大量及時提前澆水濕潤風積沙,同時必須保證澆水均勻。
    10、壓實度檢測:由于風積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路基填料,采用傳統的重型標準擊實方法,對風積沙不是特別適用。而且,試驗原理與現場實際施工工藝差別較大。現在,對于風積沙的標準干容重測試方法,還存在一定的分歧和爭議。一般認為,采取相對密度法測定風積沙的標準干容重,是比較科學并符合現場實際的一種方法。同樣,對風積沙路基填筑壓實度的檢測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分歧。傳統的灌沙法檢測程序復雜、時間長、而且標準砂浪費太大。而環刀法相對比較簡單、而且檢測速度較快,但試驗數據卻存在不準確和偏差較大的情況。現在又出現了一種改進環刀法的風積沙壓實度檢測方法,但尚未得到權威部門的認可,至今也未進行推廣。
    11、封閉:為防止風蝕現象,當路堤填至設計標高后,或有較長時間的停工時,必須對風積沙頂面和邊坡進行臨時封閉,封閉的方法可采用虛鋪厚10cm的粘土或砂礫進行全封閉。在路基交工時,風積沙路基填筑的邊坡必須進行正式防護,防護形式一般采取網格防護,并在網格內回填種植土植草。
    12、刷坡:路堤填至設計標高后,按設計的邊坡坡度及位置,至上而下進行刷坡。刷坡下來的風積沙,一般工程設計用作擋水埝。擋水埝合理布置,可防止周圍的灌溉水或雨水流入路基范圍內,又可防止高速公路的排水流入周圍耕地,污染農田。為了防止路基邊坡外的少量積水浸泡路基,一般工程設計路基邊坡坡腳進行漿砌片石防護。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法
    1、風積沙灑水問題:風積沙施工的關鍵環節就是灑水問題,不適當灑水的方法,對風積沙的施工質量影響很大。在施工經常出現灑水不均勻、不徹底而導致風積沙壓實度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導致運料車輛在上料時的誤車現象,嚴重影響施工進度。風積沙施工需要大量及時的灑水,所以必須保證有充足的水源和配套的上水設備。在河套地區,地下水位較高,而且水源相當豐富,可采取就地打井取水的方法。根據施工進度計劃、原材料的含水量和最佳含水量,必須進行計算,來確定井的直徑、數量和間距以及應配備水泵的功率和數量。一般情況下,水井可采用梅花井,每個梅花井由8~10眼2寸小井組成,配備1臺移動式4寸水泵,梅花井的間距為100~150m左右。在干旱、地下水位缺乏的地區,可采取在取土場提前進行灑水的方法,在現場也必須配備足夠的水車進行補充灑水。對風積沙的灑水方法非常重要。現場灑水時,必須及時、大量、均勻,并且必須采取分格的方式。在風積沙粗平后,采用人工修筑擋水埝,對風積沙進行分格,每個格的大小宜為5×5m。然后對每個格進行灑水,灑水時間以灑水均勻到底為準,其他格的灑水時間依此為準。采用分格的方式進行灑水,保證了灑水均勻,防止漏灑、過灑現象的發生,保證了風積沙的施工質量。
    2、環境污染問題:在風積沙的運輸、施工過程中,經常存在風積沙被風吹起污染環境的問題。必須采取大噸位自卸汽車進行風積沙的運輸,并且要求汽車狀態良好,車箱封閉相對較好,在運輸過程中,避免漏沙現象。由于風積沙一般情況下的含水量均較低,可采取裝車后在風積沙表面灑水濕潤的方法或進行帆布覆蓋的方法,減少風積沙對環境的污染。同時,加強對運輸車輛司機的教育,文明行車,在發生車輛故障時,不得隨意將風積沙傾倒在主要道路上。對不得不臨時倒在路上的風積沙,必須及時進行清理。在施工過程中,為了防止揚沙現象的發生,必須對風積沙及時進行灑水濕潤,對于已成型但失水嚴重的風積沙表面也必須經常進行補充灑水。對施工便道,也應經常進行灑水。在設計上,對取土場進行強制性規定和整體TRANBBS
[1][2]下一頁
[NextPage]
規劃,只能集中取土,而且對取土深度給予限制,防止亂挖、超挖對環境的破壞。同時對邊坡進行植草防護,可防止風蝕現象,飽和公路的路基,減少對環境和周圍耕地的污染,并且也美化了環境。
    3、風積沙上誤車問題:在進行第2層以上風積沙施工時,經常存在風積沙運料車輛在風積沙上誤車的現象。由于風積沙本身屬于不穩定材料,表面由于失水后翻沙現象嚴重,所以車輛在風積沙表面上誤車現象嚴重。在上料前,必須對風積沙表面進行大量灑水濕潤,有條件的也可采取小推排壓對表面進行密實。或者采取竹笆片、木板修筑臨時車道,防止誤車,但比較煩瑣。風積沙料車上路的坡道必須采用級配合理的砂礫或碎石渣修筑,坡道的方向為倒車方向,以便料車直接倒檔駛入卸料點,防止重料車在風積沙上停車、調頭而誤車。
    4、風積沙滲水問題:風積沙路基填筑到一定的高度并高出便道后,風積沙路基內一部分水在重力和上層壓力的作用下,將逐漸滲出邊坡,流到便道上。滲水造成邊坡坡腳坍塌,并浸泡便道,造成便道損壞,嚴重影響交通。所以必須嚴格控制風積沙的灑水量,不可盲目地進行大量的灑水。同時也必須采取排水措施,保護路基坡腳和便道。在便道上,每隔一定的距離,挖設排水盲溝,盲溝內填2~4cm的碎石。但由于滲水連同風積沙一并流入盲溝,常造成流水堵塞,效果不太明顯。也可直接挖設一條淺溝,但對交通稍微有些影響。或者每個一定的距離在坡腳處挖設直徑50cm左右的集水井,人工再進行排水。沿坡腳方向,采用粘土修筑擋水埝,將滲水引向盲溝、淺溝或集水井,防止滲水到處亂流。
風積沙的施工看似簡單,其實相當復雜。必須高度重視風積沙路基的施工,嚴格按照風積沙施工工藝進行風積沙路基的填筑,針對施工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采取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案,確保風積沙路基的施工質量和工程的總體進度。
參考文獻:
    1、《公路路基施工TRANBBS技術規范》(JTJ033-9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