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的迅速發展,橋梁建設的TRANBBS施工TRANBBS技術也在不斷提高。其中鋼筋混凝土結構在橋梁建設中最為常見,特別是蓋梁的施工,傳統的施工工藝是搭設滿堂架支撐體系,此種施工方法不僅浪費材料,而且耗工費時,采用懸空支撐法進行施工,就大大節省了周轉材料,加快了施工進度。
懸空支撐法通常分為鋼棒支撐法和柱箍支撐法兩種施工工藝,鋼棒支撐法是在墩柱中預留孔,然后插入鋼棒,作為蓋梁的支撐點。這種施工工藝需事先測好預留孔的標高位置,蓋梁施工完成后再把預留孔用細石混凝土封堵,施工較煩瑣,且影響混凝土外觀質量。用鋼制柱箍作為蓋梁支撐點和貝雷片組裝主龍骨的施工方法就避免了以上缺點,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田莊大橋位于國道206線山東煙臺黃新段第六合同段,大橋全長231.06m,橋寬28m,分左右兩幅,9孔25m,上部構造采用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T梁,共有T梁108片,下部采用柱式墩,柱徑1.5m,橋墩蓋梁截面尺寸170×160cm,每個蓋梁自重82T,共有蓋梁16個,墩柱高度平均15米,混凝土強度等級C30。
在施工中,柱箍采用6mm厚鋼板制作,高700mm,背面采用槽鋼作為豎楞,豎楞間距≤400mm,柱箍內徑大于柱徑15mm,每個柱箍由兩個半圓形鋼箍組成,兩個半圓型鋼箍在柱上安裝后相接面有50mm空隙,以保證鋼箍之間用高強螺栓連接好后能與墩柱擠壓緊密,柱箍內壁用萬能膠粘貼8mm厚橡膠墊,用以增加柱箍與墩柱的摩擦力。
由于蓋梁的全部施工荷載均由柱箍承受,所以柱箍與混凝土柱摩擦力是否能承受以上荷載,是確定柱箍是否能夠安全使用的關鍵,必須經試驗確定后方可使用。試驗方法是先將柱箍安放在距地面約80cm處,每個柱箍的2個半圓鋼箍之間用10個Φ16高強螺栓連接牢固,擰螺栓時兩邊對稱擰緊。在柱箍下部兩側放置150t液壓千斤頂各一臺,千斤頂與油泵連接好后,同時打開兩臺油泵進油閥,使千斤頂向柱箍作用力,通過油表的讀數計算出作用力的大小,當柱箍開始滑移時,記下油表讀數,算出作用力大小,即可得知柱箍所能承受的極限荷載。在萊州田莊大橋的柱箍承載力試驗中,柱箍極限承載力可達90t,實際所承受荷載為50t,施工安全系數達到1.8,完全滿足施工要求。
選用4臺螺旋千斤頂,放在柱箍上,用于承受上部荷載和調整高程和蓋梁坡度,千斤頂噸位必須大于上部結構所傳遞的荷載。采用3×1.5m工程用標準貝雷片,每個承壓梁由幾個貝雷片組成,貝雷片與貝雷片之間用銷軸連接。
安放柱箍前先在墩柱四周用鋼管搭設簡易操作架,計算好柱箍安放高度,用吊車將柱箍安裝到位,在柱箍連接處用高強螺栓擰緊,使柱箍與墩柱貼和緊密,橡膠墊被充分壓縮。
在柱箍對稱兩側承接鋼梁處放置千斤頂,為防止局部受壓過大和千斤頂在頂升過程中滑移,在柱箍貝雷片上均提前安裝δ20厚鋼板和橡膠墊。
每根鋼梁已提前按需要長度和貝雷片組裝好,鋼梁用汽車吊吊裝至千斤頂上,為防止兩根鋼梁側向傾覆,兩根鋼梁之間用八根Φ25螺栓連接,使鋼梁穩定,然后通過千斤頂的頂升高度來調整鋼梁頂面高程,以保證蓋梁的TRANBBS設計高程和坡度。
當鋼梁安裝完畢與高程調整至設計和規范要求后,即可安裝次龍骨和支設蓋梁模板。次龍骨可采用型鋼,也可采用道木,但必須使次龍骨兼做操作平臺,龍骨兩端伸出蓋梁1.2m,兩旁設護欄,上鋪跳板,旁邊設護欄。以萊州田莊大橋為例,次龍骨采用工字鋼Ι22a間距800mm,工字鋼兩側焊出1.5m長鋼管作為操作平臺龍骨,上鋪跳板,兩旁搭90cm高鋼管護欄。
先在次龍骨上鋪設蓋梁底模,次龍骨和操作平臺安裝搭設完畢后,即可拼裝蓋梁模板、綁扎鋼筋、澆筑混凝土。
當蓋梁混凝土強度達到規定強度后,方可拆除支承體系。拆除時先拆除蓋梁側模,然后將4個千斤頂同時下降,使鋼梁和次龍骨順勢下降,次龍骨脫離蓋梁底模,再人工拆除底模,汽車吊下底模,拆除操作平臺的鋼管圍柱,然后用汽車吊依次吊下次龍骨、千斤頂和貝雷片鋼梁,再松開柱箍緊固螺栓,將柱箍吊至地面,最后拆除墩柱四周的簡易操作架。
利用鋼制柱箍作為懸空支承點的施工方法,施工簡便,使用周轉材料少,現場易于清理,材料不易丟失,便于現場管理,且能縮短工期,經濟效益客觀,特別是在高墩施工或水中墩柱施工過程中更能顯示出其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