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敏鋒 (福建省林業公路養路總站 350003)
提要:本文敘述了福建省林業公路在社會上的地位作用,從林業公路先天性設計標準低等方面分析了林業公路發生水毀的原因,提出了進行全面技術改造等防治水毀的一些措施,以促使福建省林業公路的抗水毀能力提高到一個全新水平。
關鍵詞:林業公路 水毀原因 防治措施
The Analysis of Water Damage Reas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 of Forestry Road of Fujian Province
Xu Mingfeng (General Station of Forestry Road Maintenance of Fujian Province)
Abstract:This paper is about the position and fanction in the society of forestry road of Fujian Province,analying the water damage reason of foresty road from low congenital standard desing,some prevention and cure measure are advanced in overall technological transform so as to encourage to raise a mew level in frighting calamities ability of forestry road of Fujian Province
Keywords:forestry road the reason of water damage prevention measure
1 林業公路的地位作用
福建省是全國主要林區之一,在大規模開發閩西北林區森林資源的同時,國家投入大量資金用在林區道路建設,建成林區道路12969公里,其中專業養護等級公路3688公里(基本上是泥結碎石路面),分布在南平、三明、龍巖、漳州四個地市30個縣市,勾通了142個鄉鎮,676個村的社會交通運輸。林業公路不僅為林業運材服務,還大量地為社會運輸服務,起到了勾通城鄉之間的橋梁作用,對發展林業生產,促進城鄉物質交流,為繁榮農村經濟和山區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它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
2 林業公路發生水毀的原因分析
保證林業公路的暢通對我省的林業生產和經濟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就林業公路而言,妨礙車輛暢通的主要原因是水毀,水毀是林業道路的一大病害,輕者沖刷水溝、路面,降低林業公路的使用效益,重者沖毀橋涵、路基,阻斷木材線路的正常運輸,造成巨大的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損失。根據調查歷年來全省林業公路的水毀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2.1 林業公路自身條件約束。
2.1.1 林業公路設計標準大部分采用乙類地區三級線標準(相當地方道路四級標準)設計的,對線路的平面、縱坡、路面、橋涵等標準的要求較低。特別是為降低成本和方便木材生產,一般通過溪流時線位都比較低,有些地段壓縮河道,設計時沒有考慮道路匯水面積內木材采伐后,植被的調節作用減少,暴雨時道路匯水面積內大部份雨水流入溪河中,造成溪流洪水暴漲,超過設計流量、流速,直接沖刷路面,毀壞橋梁、涵洞、路基等人工構造物。而且,林業公路一般在沿河段采取半填半挖橫斷面設計,當河溪暴漲時,沿河路段受淘刷,半填挖的填方部分極容易沖坍。
2.1.2 林業公路基礎設施差,由于缺乏資金與投入,對排水系統的改善和必要防護設施的設置與維護,特別是溪流的疏導設施往往被忽視。
2.1.3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發展,經濟更加繁榮昌盛,社會商品運輸量日趨增加,公路社會化現象嚴重,大噸位車輛增多,對公路等級要求越來越高,林三線路面強度不夠,難以適應要求,造成破壞現象特別嚴重,路基路面在雨季經常出現翻漿、壓跨等現象。
2.2 林業公路養護不善。
在養護中對排水重視不夠,不注意橫向排水,泥結碎石路面滲透率低,雨季極易形成路面徑流,路面沖刷的泥砂淤塞涵洞、邊溝或者積水橫溢路面,以致沖走整段路面,進而沖毀路基和人工構造物。還有一部分原因是養護人員對道路的人工構造物檢查不夠,一部分被水沖刷的涵洞、擋墻、橋梁等構造物沒有及時修復,導致再次洪水來臨時沖毀涵洞擋墻等。
2.3 氣候的因素也是造成道路發生水毀的重要原因。
我省地處南方多雨地帶,路基路面經常處于過濕狀態,在行車的作用下,容易發生公路翻漿等水害,尤其是在每年的五月到六月份這段時間內,降雨量是全年的50-60%,當線路中存在設計、施工問題或養護等人為因素時均會引起水毀發生,或是降雨形成的洪水量超過設計流量時也會造成水毀的發生,而泥結碎石路面更是極易受山洪、暴雨沖刷而成坑槽、沖溝。
3 林業公路水毀的防治
針對林業公路緒多的水毀原因,應加強林業公路水毀的防治。林業公路水毀防治應依靠科技進步建立起符合林區交通現狀、有效防治公路水毀的技術措施,根據相應公路技術等級標準要求,在滿足設計洪水頻率條件下,設置必要的防護工程,做到安全渲泄設計洪水,對現有公路根據其使用要求和當地自然條件進行針對性的治理工作,使現有公路的抗洪災能力提高30%,對水毀遺留工程做到修復一處治理一處,使水毀路段的重復發生率降到20%以下。
3.1 進行技術改造,提高抗災能力。
搞好公路基礎設施,在條件許可情況下,應通過技術改造將泥結碎石路面改造為瀝青砼或水泥砼路面,與此同時充分注意排水系統和防護工程配套,以滿足排水需要,保證公路及沿線設施穩定。
按建養并重、強化管理的方針,要通過養護,有計劃地提高公路技術等級,將老林業三級線擴養為交通部四級山嶺重丘區單車道,路面由3.0m擴養成3.5m,以提高線路的通行能力,達到保暢通目的。
3.2 完善公路排水系統,增加公路抗災能力。
完善林區公路的排水設施是防治公路水毀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排水設施、路基邊坡面的防護、沿河路段的沖刷防護與加固措施。
搞好橫向排水,在陡坡地段每隔20m左右,在路肩兩側錯位斜挖碎石填鋪的截水明槽、或有計劃的改造成硬路肩,以利渲泄并減緩流水沖刷。要增加排水設施的設置,一般300-500m設置一涵洞為宜,同時實地適當加深加寬傍山水溝,既搞好排水,又做到路容路貌美觀。同時在匯水面積較大的邊坡,為了攔截邊坡上方流向路基的地表逕流,防止山坡漫流危害公路,減輕邊溝的水流負擔要在路基邊坡上方設置排水溝與截水溝及與之相應的急流槽,總之要因地制宜地設置才能收到綜合治理的效果。
為了防止地面水及河水對路基邊坡的沖刷,結合地質條件、坡度的陡緩和溪水流速的大小來決定砌石護坡護面墻,以能有效地防止地基邊坡的滑坍和泥石流等水毀危害。沿溪線對可能遭受溪水沖刷的半填挖、填方路段坡腳,要進行防護加固,對迎水段為了防止水流直接淘刷路基邊坡和坡腳,應根據水深、流速,采用擋水(土)墻、護岸等防護設施,并綜合考慮改變流向、改善流態、消除或減緩水流對路堤直接破壞作用而設置丁壩、順壩等的導流構造物等綜合治理措施。對由于沿線巖層土質不穩定而造成年年塌方地段要砌上護坡。
在公路沿線邊坡大力造林綠化。公路綠化能穩固路基、保護路面、美化環境、涵養水源并防止水土流失,對水毀防治起一定作用。
3.3 查清隱患,全面養護,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水毀防治工作。
全面養護,旨在對林業公路的路基、路面、橋涵及其排水防護等設施進行經常性保養、維護與加固,使其各部分都處于完好狀態。要對現有公路抗洪能力進行綜合評定工作,確定所管養的危險路段,找出薄弱環節,制定分步治理實施計劃。道班每日養護做到災情及時發現及早搶修,加強路況檢查,特別重視對公路排水設施及其防護工程安全質量檢查。路面排水是否良好,路基排水設施有無損壞。路基邊溝、排水溝、截水溝是否順暢。橋涵是否淤塞,擋土墻等防護工程有否裂縫并及時維護完好。對一些薄弱環節,如取土炸石地段,應采取相應措施。針對林業公路泥結碎石路面的特點,關鍵要做到:A.養路取土炸石在指定地點進行,施工完成后及時清干凈坡腳邊溝余泥,修順邊坡,取走松動石快;B.溜木地段盡量挖天溝;C.對沿溪線的林區公路還要在雨季前后對河道沖刷情況進行檢查,應檢查橋址上下游有無導致河床沖刷因素(采砂、挖土等),檢查橋址上下游河岸的變化,并適當采取措施以免溪洪水淘刷河岸,引起河道變遷,直接威脅橋涵錐坡及橋頭引道的安全。
4 結語
福建省林業公路的水毀原因是各不相同的,防治措施也應針對實際情況具體操作,這里僅僅是分析一些比較普遍的原因和措施,以供同行參考,目的是提高林業公路的防災抗災能力,確保林業公路安全、暢通。
收稿日期:1998.7.10.*簡 訊*
王府井只見樓長高不聞喧鬧聲
馳名中外的北京王府井大街在座座高樓平地起的同時,沒有塵土飛揚,沒有噪音擾民,使人們感受到現代建筑業“綠色施工”的魅力。
王府井大街地理位置特殊。為保證施工期間商業網點正常運營,北京城建集團施工人員在工程開工前,第一項任務就是搞好工地的各種圍檔,把機械“藏”起來、大樓“裹”起來、四周“封”起來、煙囪“彎”起來,不給鬧市添亂,不給市民添煩。
北京城建四公司在北京工藝美術世界工程的施工中,還專門引進國外先進的無聲振搗棒,使用現代化的隔音防護設備,實行封閉式施工。這里聽不到刺耳的轟鳴聲,只看到樓層一天天“長高”。與此同時,他們還安排專人定時灑水,在工地四周栽上花、種上草,使工地成為名符其實的“綠色工程”。
——摘自《人民日報》*′98省青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采暖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