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道交通和成都市的輕軌交通
【摘 要】 分析軌道交通的地位、作用和發展前景,說明軌道交通在我國發展的必然趨勢;論述現階段輕軌交通的優點和在我國的發展,建議成都的軌道交通發展應該優先采用輕軌系統。 【關鍵詞】 城市軌道交通; 輕軌交通; 發展模式1 軌道交通的地位及發展
1863 年英國建成第一條地鐵線路,1888 年美國建成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城市交通進入了軌道交通時代。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在現代化的國際性大都市中,軌道交通作為連接城市主要樞紐的主干交通線,在公共交通系統中處于骨干(或主動脈) 地位。在東京、倫敦、維也納等城市軌道交通在公共交通方式的分擔率占到90 % 以上。在我國北京、上海和廣州已經相繼出現了地鐵,但還處于起步階段。
成都是我國西南地區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訊樞紐。現轄7 區4 市8 縣和高新技術開發區,總面積12390 平方公里,總人口989119 萬人。隨著中國進入WTO 和我國的西部大開發,成都已經成為中國繼上海浦東之后又一個發展中心。雖然成都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已取得巨大的成就,相繼開通了二環、三環和繞城高速等線路,但據最新資料表明,目前成都的私家車擁有量列全國第三,再加上成都公共交通比例低,城市交通量急劇上升,現有道路仍不能滿足機動車對城市交通的巨大需求。按照城市交通規劃規則, 一個城市人口達到150 萬以上,就應該修建城市軌道交通, 成都遠遠超過了這個數字。而且根據發達國家經驗,人均國民收入達到1200~1300 美元是建設快速軌道交通的起步點,達到2500 美元將進入大規模建設地鐵時期。2002 年成都市GDP 預計將達到1660 億, 人均GDP 將達到16227 元(約1955 美元) 。成都市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的時機已經成熟,應該借中國進入WTO 和西部大開發之機大力發展成都市的軌道交通,使成都在21 世紀發展成為國際化大都市。
2 城市軌道交通的主要形式
城市軌道交通包括城市輕軌、獨軌鐵路、地下鐵道、磁懸浮列車等運輸形式,這些多元化軌道交通形式各具特色,各具優缺點。世界大城市以及我國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80 年代以來的實踐證明:單純的道路建設難以根治復雜的城市交通問題,只有建設以大容量快速軌道交通為骨干,輔以常規的公共汽車、小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形成一個從地下、地面到高架的多層次的立體的城市公共交通網絡,形成符合成都市自身特色的軌道交通模式,構筑起多元化的城市軌道交通體系,才是解決成都市城市交通問題的必由之路, 也是為子孫后代謀利的治本之策。
在這幾種軌道交通方式中,輕軌作為一種新興的軌道交通方式,已為國外很多大城市所青睞。目前,世界上已有50 個國家和地區經營輕軌交通,共擁有360 個輕軌交通系統, 其中以德國、美國和烏克蘭等國擁有的數量居多。輕軌鐵路運輸能力較大、造價較低、能耗低,是除地鐵之外的大容量快速軌道交通系統。而且輕軌快速交通系統建設方式的多樣性,能以較少的初期投資,部分的、較早的享受起接近地鐵水平的服務;此后再通過對系統的進一步完善和擴大,逐步提高運輸能力,與客運增長量相適應。鑒于以上優點,成都市最適宜優化發展以輕軌交通為主的城市軌道交通。
3 輕軌交通
輕軌交通是本世紀60~70 年代誕生并發展起來的一種比較年輕的電氣牽引交通系統,是服務于現代化城市的軌道交通形式中新的一族。1978 年在布魯塞爾國際公共交通聯合會(U TTP) 召開第一次“輕軌委員會”會議,將新型有軌電車交通統一命名為輕軌交通。會議提及的“ 輕軌”一詞,主要是表示輕軌交通系統施加在軌道上的負荷重量相對于傳統的鐵路系統或大運量快速軌道交通系統明顯較低,并非采用“輕型鋼軌”。輕軌交通和地鐵作為兩種主要的城市軌道交通,各有自己的優點。我國自發展城市軌道交通以來,地鐵建設發展緩慢。上海地鐵1 號線一期工程自籌建始,將近十年才投入運營。地鐵受資金和技術水平等的限制,建設速度難以適應城市交通量的劇增速度。輕軌交通的許多優點正好迎合我國許多城市的需要,已經有重慶、長沙等城市計劃發展輕軌交通。
311 較大的運輸能力和較低的造價
輕軌交通具有速度快、準時性好的特點,具備保護模塊的輕軌車輛的發車最小間隔約為90S 至300S , 此系統的最大載客量可以達到每小時單方向3 萬人次,足以大大緩解目前成都市的交通擁擠狀況。
軌道交通建設費用都較高,線路設置方式與投資額的關系很大,同樣規模的線路,地面、高架、地下三種不同的線路設置方式其投資比一般為1 :3 :9。據國外統計的地鐵各項投資的比例,土建工程占大部分。輕軌系統通常為高架及地面線路,大幅度減少土建工程投資,每公里投資比地鐵少得多。已建、在建的輕軌鐵路造價為115~315 億元/ km , 與同樣規模的地鐵相比,僅為地鐵造價的1/ 2~1/ 4。
312 良好的乘車環境和較高的安全性能對于絕大多數每天依靠公共汽車出行的工薪階層來說, 輕軌系統良好的車輛設施和乘車環境,使人們能夠避免堵車麻煩和提高出行舒適程度。而輕軌系統在軌道上運行,大部分與道路分離,大大減少與道路交通之間的沖突數量,也就減少了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313 多樣的建筑類型
輕軌具有各種線路形態,主要以地面線和高架線為主。靈活的建筑類型使輕軌交通能夠適應各種地形。在市中心可以走地下,市區周邊附近可以上高架,在城鄉結合部及市郊可以在地面。不僅可以用作繁華地段的交通主力,也可以用在市區周邊當城市鐵路使用,也可以在近郊或衛星城市當市郊鐵路用。
314 對城市發展起著重要的誘導作用
交通引導城市發展是一條普遍規律。軌道交通是城市的主骨干,交通結構的好壞、交通網絡的完善直接影響城市的整體布局和功能定位,對城市的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軌道交通的規劃和建設,可帶動沿線住宅的商業區的開發和升值。可以刺激城市土地開發,在土地機制和人為規劃的雙重作用下,軌道交通沿線土地開發速度和強度都較高。軌道交通的建設和運營,會帶動城市向效外地區擴展,從而使城市原有的規模得到擴大。
近年來的新區建設,大都圍繞老城,呈現一種攤大餅的發展模式。而軌道交通的發展改變了大都市地區的發展形態,使城市沿軌道交通走廊軸向延伸,從而出現了城市的蔓延和郊區中心的出現。如上海新一輪總體規劃中確定城市發展的四個伸展軸,無不依附于相應的軌道交通干道。
315 引起城市中心布局的變遷和衛星城市的發展
現在世界上各大城市都是多中心的城市結構,各個區域功能齊全,相應的獨立,無形中就大大減少市民流動,從而減少道路交通的壓力。隨著輕軌交通的不斷發展,沿線區域的可達性大大提高,進而引起城市居民的遷移和設施的重新分布,新的中心地帶不斷興起,城市中心布局也相應發生改變。成都市的交通堵塞就是由于單中心的城市格局造成的。輕軌的修建有望改變成都單中心的城市布局,輕軌的完成可以連接并促進規劃的華陽、龍泉兩個城市副中心快速發展。
現代化城市結構由單中心向多中心轉變,衛星城是大城市發展的有力支撐。衛星城市考慮的重點是通過生產來帶動城市人口的擴散,以解決由于人口過密及交通擁擠引起的城市中心功能衰退的難題,達到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和工作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成都周圍雖然有郫縣、都江堰、溫江等衛星城市,但事實上并不能達到疏解市區人口的作用,其生活設施的不配套以及與市中心的交通聯系不便是主要因素。輕軌系統可以將市中心與近郊就業區、生活區及遠郊等衛星城市直接聯系起來,形成多中心的城市結構,使衛星城市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16 銜接方式和換乘車站對城市的影響
交通銜接是城市交通線路形成網絡的紐帶,對既有國有鐵路網的功能發揮有重要的影響。以廣州市為例,由于廣州地鐵1 號線與廣州火車站換乘便利,在地鐵1 號線開通后,廣州火車站的交通狀況得到明顯改善,廣深線的客流量顯著回升。據1999 年7 月統計資料,廣深線的客流比去年同期上升30 % , 廣九直通車的客流上升了50 % 。北京和上海兩地的地鐵的換乘站也直接和國有鐵路相銜接,這種銜接方式大大改善人們的出行方便。成都市由于公交客運站、長途汽車站和荷花池批發市場均集中在火車北站周圍,客流量非常大。在火車北站建設輕軌系統的換乘站不僅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火車北站周圍交通堵塞的問題,而且還可以通過良好的設計,使換乘站結構輕巧美觀,成為一種新的景觀,增加城市的美感。
輕軌車站作為城市的客流集散中心,在城市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車站的興建,其所在地的可達性顯著提高,同時該處的客流量也顯著提高。于是大型換乘站會成為城市區域的相對中心,車站附近迅速發展為城市的中心地帶,各個中心相互呼應帶動區域的發展,從而改變整個城市的布局,徹底改變成都市單中心的城市結構。
317 節約能源和對城市環境的影響
城市交通應朝著減少能源消耗方向發展。不同交通方式的人公里能耗量,鐵路、公汽、轎車之比例大體為1 :2 :6 , 其中軌道交通能耗最低,應優先發展。城市交通必須減輕對城市的環境污染,交通工具的污染物排放和嘈聲是城市環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輕軌系統采用電力為能源,基本不會產生廢氣污染,只產生輕微的嘈聲和振動,大大降低了城市空氣中氮氧化物(NO2) ,一氧化碳(CO) 的排放量以及煙塵濃度。
在上海等城市以前為了改善交通狀況都修建了許多高架路。高架路一般寬度在40m 以上,又是混凝土結構,景觀效果難以處理好。而輕軌的高架系統占地面積僅為高架道路的1/ 3~1/ 2。而且輕軌高架可以運用鋼結構,結構輕巧, 可與整個地面交通網絡及其他城市建筑有機結合,大大增添城市的美學效應。
4 結 論
結合成都市的現有城市規劃,成都市應修建5 至6 條輕軌線路,形成一個完整的城市軌道交通體系。分別為外三環的環行輕軌、連接火車北站經人民南路到火車南站和雙流機場、連接都江堰、溫江、清白江、龍泉驛等方向的支狀輕軌。待完善的軌道交通體系完成之后能保證三環路內的市民在半小時內快速、便捷地到達三環路內城市的任何地方。周邊衛星城市也能得到迅速的發展,使成都發展成為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
參考文獻
[1 ] 張定賢. 現代化城市的輕軌快速交通[J ].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1998.
[2 ] 蔡蔚. 軌道交通對城市發展引導作用分析[J ].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1999.
[3 ] 楊栓民. 新型軌道交通系統應用研究[J ]. 2001.
原作者:張景魁,馬 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