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都快速軌道交通網絡構想
摘要:本文從大成都城市規劃、交通現狀及發展趨勢、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交通問題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和分析,就切實保障大成都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對大成都軌道交通網絡進行廠戰略性構想。
關鍵詞:大成都 軌道交通 規劃 綜合交通運輸系統
當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必須改變以汽車為主的單一運輸模式,建立和發展包括快速軌道交通工具在內的綜合交通運輸系統。快速軌道交通工具的諸多優越性已被世界上相當多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所認同。發展快速軌道交通對優化城市結構和布局也有顯著作用。
成都市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認識到快速軌道交通的重要性,在中心城范圍內已經規劃了5條地鐵線路,并正在積極準備實施地鐵一期工程。但還未在大成都范圍(1.23萬km)內考慮和規劃快速軌道通。
2.交通現狀分析
2.1 大成都規劃的城市發展格局
按照國務院批準的《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1995年至2020年)》,大成都的城市發展格局規劃分
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中心城,包括規劃的外環路以內所涉及的區、縣有關鄉鎮范圍,面積為598km2。
第二層次:由中心城周邊的4區、2縣構成,包括青白江區、龍泉驛區、新都區、郫縣、溫江區的行政區范圍,以及雙流縣的北部地區,總面積2662km。
第三層次:包括規劃范圍內除一、二層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崍市、崇州市、金堂縣、新津縣、大邑縣、蒲江縣以及雙流縣南部地區,總面積為9130km2。
2.2 現有交通聯結方式
在大成都規劃的城市發展格局中,第一、第二和第三層次區域之間以及各層次內部區域之間的交通聯結方式仍然是以汽車為主,通過城市道路、快速城市干道、高速公路、低等級公路實現異地之間的客流、物流運輸;交通網絡由“單中心環狀道路+放射性道路”構成,道路系統主要由5條環形路(內環路、一環路、二環路、三環路、繞城高速路)和8條放射性高速公路(成渝路、成南路、機場路、新機場路、成溫路、成灌路、成綿路、成雅路)組成,主要靠單一運輸方式一汽車運輸進行連接。
2.3存在的主要問題
2.3.1交通阻塞、出行困難
目前成都道路密度的增長遠遠趕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長,成都市汽車年增長率在約30%(2001年),大成都汽車保有量約為104萬輛(在全國大城市中位居第三)、自行車為約500萬輛。巨大的交通需求使現有道路交通網絡不能承受,從而導致交通阻塞、市民出行困難。
2.3.2 城市發展布局調整優化受到嚴重制約
近十年來,成都市的城市布局從規劃上一直在努力避免繼續以“攤大餅”的方式發展,希望形成“伸開的手掌型”的新型城市布局,但實際效果不夠理想。主要原因是單一的汽車運輸模式為在放射狀的城市道路之間不斷增加橫向道路提供了條件,結果橫向道路不斷增加,縱橫道路之間不斷填充建筑物,導致“伸開的手掌刑”的新型城市布局規劃無法落實。“新大餅”形成后,通車的縱橫道路在很短時間內又因為交通量的幾何級數增長而飽和,擁擠和阻塞,形成新的交通矛盾。僅僅靠修建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已無法滿足成都市新型城市發展布局的要求。
攤大餅式伸開的手掌型
2.3.3環境污染
由于世界上石油資源的有限性,汽車的大量發展必然要引起石油的緊張,而汽車的排放又必然會加劇空氣的污染。有關資料顯示:城市空氣污染來源的60%是來自汽車廢氣,一個擁有10萬輛汽車的城市,每天空氣中就要增加210噸一氧化碳、62噸碳氫化物、11噸氮氧化物。由于汽車堵塞集中排放污氣,且汽車 車與地面摩擦造成可吸入致癌物,空氣污染加強。由此可見,汽車這種交通運輸方式對環境的污染是相當嚴重的。目前大成都擁有機動車數量為100萬左右,每年所造成的環境污染是相當的驚人。
2.4 原因分析
2.4.1 單一的汽車運輸交通方式的局限性
汽車運輸方式的缺點和優點一樣的顯而易見。優點是機動、靈活、方便,門到門運輸的便捷,在中小城市可以作為一種單一、有效的運輸方式出現;缺點是運能小、環境污染、能源消耗大、占用道路面積大,在大城市、特大城市中只能作為綜合的交通系統網絡其中的一種重要組成部分。
2.4.2 缺乏大運能、高效率、環保型的公共軌道交通運輸體系
任何一個大中型城市伴隨城市化進程的遞進,交通問題都是制約城市快速發展的首要問題。西方國家的城市化進程比我國整整早六、七十年,根據西方國家城市發展經驗,在城市化發展進程的中后期必須敷設大運量、高運能的軌道公交網絡以適應呈幾何級數增長的公共交通需求。成都市目前所出現的交通擁擠問題就是因為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中期階段到來所出現的,成都尚未建設適應大城市發展的大運量、高運能的公共交通軌道網絡系統。
3.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
3.1 布設快速軌道交通網絡,轉變城市交通運輸模式。
在大成都范圍內布設連接第一、第二、第三層次區域的快速軌道網絡,極大地拓展公共交通的運輸范圍和提高運輸能力,改變汽車運輸的單一交通運輸模式,形成軌道交通運輸與汽車運輸相結合的綜合交通運輸模式,軌道交通承擔主要客流,高等級公路主要承擔物流運輸以及有車群體的出行。
3.2 充分利用既有大鐵路資源形成快速軌道交通系統
目前成都東部區域的大鐵路網絡比較完善,基本上覆蓋了成都東部區域的各區(市)縣,只需稍加改造就可投入城鐵公交運營。改造利用大鐵路建設軌道交通網絡發展公共交通,其優點是運量大、時間準、速度快、服務水平高。同時綜合調整公交線路,使之與環市鐵路換乘方便,快速、便捷地實現客流疏散,同時吸引、增加客流,緩解市內交通壓力,促進大成都市發展。成都市長途公交客運站經過遷移改造,目前大部分集中在三環路以外,環市鐵路可以把需要穿越城市中心區的客流快速在城外疏散,這樣可以大大減輕中心城區的交通壓力。
成都快速軌道交通網絡構想
4.1 構建大成都快速軌道交通網絡的目的
敷設高效、合理、經濟的大成都快速軌道交通網絡大成都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最佳交通保障方式。
4.2 國內外城市大軌道交通先例
大成都快速軌道交通圈《大上海市軌道交通全路網規劃》于2002年4月通過相關部門審批認可,正在實施當中;廣東省正在規劃實施“珠江三角洲經濟區軌道交通網絡”,珠江三角洲經濟區9個城市“網”打盡,以廣州為中心,一小時內分別可到達珠江三角洲9個城市。大容量,公交化的城際快速軌道交通網使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一小時交通圈”。國外有法國的巴黎ERE線、日本的東京新干線等。
4.3 大成都快速軌道交通網絡構成
大成都快速軌道交通網絡構成配合大成都總體規劃層次劃分,也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區域:地鐵+環市鐵路(總長為183.5km)即由規劃長度為128km的5條地鐵線路和三環路周邊已經形成的長度為55.5km的環市大鐵路構成第一層次區域內的軌道交通網絡;第二層次區域:輕型軌道+既有大鐵路(總長為133.3km)即從第一層次區域出發,規劃長度為94.3km的輕型軌道,連接彭州市、新都區、郫縣、溫江區、雙流縣、新津縣、龍泉驛區、青白江區、崇州等衛星城鎮,另外改造利用既有大鐵路39km;第三層次區域:輕型軌道+既有大鐵路(總長為117km)即從第二層次區域出發,規劃長度為87.5km的3條輕型軌道,第1條為新津縣-蒲江縣,第2條為新rg--邛崍,第3條為崇州市一大邑縣;改造利用總長為89.5km的既有大鐵路(金堂—青白江一彭州-都江堰),構成第三層次區域內的軌道交通網絡。
大成都快速軌道交通線網總長約為493.3km,新建軌道線路約309.8km(其中地鐵128km,輕軌181.8km),改造既有大鐵路183.5km。大成都快速軌道交通網絡構成的具體線路及長度匯總見表1。
4.4 實施步驟及目標建議
根據成都建設現代化城市的中長期發展目標、成都市城市發展需要和成都經濟發展水平、條件以及經濟發展預測,我們考慮建設大成都快速軌道交通網絡大約需要30年左右的時間,即從2003年至2035年。建議分為近期、中期和遠期三個階段分步建設。
2003--2013年為近期。在該時段內主要建設第一層次區域內的地鐵1號線、2號線,改造環市鐵路,在此區域內部分形成軌道交通網路并投入運營。
2013--2023年為中期。在該時段內繼續建設第一層次區域內的地鐵3號線、4號線和5號線,在第二層次區域內開始部分建設輕型軌道,改造既有大鐵路,基本形成第一層次區域內的軌道交通網絡并投入運營,部分形成第二層次區域的軌道交通網絡并投入運營。
2023--2033年為遠期。在該時段內繼續建設或改造第二層次區域內軌道交通線路并全部投入,全
面開始并力爭完成第三層次區域內的軌道交通網絡建設。到2035年構建形成大成都快速軌道交通網絡,實現大成都市范圍內務區、市、縣之間一小時以內的直接通達。
5 建設大成都快速軌道交通網絡的意義
5.1 有利于形成“伸開的手掌型”城市發展新布局
由于在軌道交通線路沿線周邊不能通行,只有在站點周邊才有通行和建設條件,可以從源頭上和根本上控制軌道交通線路沿線和周邊“新大餅”的出現,使城市沿軌道交通線路以“葡萄串”形式發展,城市功能合理輻射到各個衛星城鎮。
5.2 有利于“成都經濟圈”,促進城市經濟持續發展
隨著成都市經濟的進一步增長,區域經濟一體化,城市之間的聯系將更加頻繁。建設大成都快速軌道交通網絡,打造大成都貨運客運一小時運輸圈,可以大大提高各區、市、縣之間的運輸能力和運輸效率,為城市經濟發展所需要的物流、客流、信息流提供良好的平臺,很好地滿足成都市各區、市、縣之間經濟快速、持續發展對交通增長長期和迫切的需求。同時增強成都對周邊城市的經濟輻射能力和作用,極大地方便成都市與周邊城市的經濟聯系和交往,加快形成“成都經濟圈”,對四川省的經濟發展發揮重要用。
5.3 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具有用地省、運能大、節約能源、減少大氣污染、降低噪音、安全性能好等顯著特點,成為現代大交通運輸的發展趨勢。軌道交通運輸所需為電力牽引,四川省擁有豐富的水電資源,水電資源為可再生綠色能源;軌道交通運輸可以減少枯竭型能源即石油的消耗。軌道交通網絡的形成,可以大大減少目前公交車輛的數量,消除交通擁擠、阻塞,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5.4 有利于顯著提升城市形象
大成都快速軌道交通網絡將使9區10縣市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新的都市文化圈,充分體現資源共享,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環境優美、交通便捷、經濟發達、信息通暢、文化先進的中國西部重鎮。結束語
建立快速軌道交通是城市化的重要內容;應及早在大成都范圍內規劃快速軌道交通網絡;大成都快速軌道交通網絡是成都實現現代化、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和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