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城市鐵路建設效果的調查 城市鐵路具有準時、速達、高密度、大運能等特點,已經對促進城市發展、方便居民生活發揮了重大作用。特別是近些年來,由于它在環境保護、節省能源、實現“無障礙化”等方面顯現的突出優點,更加受到政府和市民的青睞。以下簡要介紹日本對幾個大城市鐵路建設效果調查情況。1調查的城市及其線路 以札幌、仙臺、廣島、福岡市(包括北九州)各城市圈的城市鐵路,包括地鐵、日本旅客鐵道公司(JR)、單軌鐵路以及新交通系統等為對象進行分析(表1)。
2調查結果2.1城市鐵路建設效益 城市鐵路建設效果波及結構如圖1所示。實際上,這些效果彼此間是一種復雜的互動關系。圖1僅是個簡化后的結構。
2.2城市鐵路效果的歸屬及內容 建設城市鐵路除由建設投資本身取得的事業效果外,城市鐵路的利用者、提供者(包括城市鐵路服務者、通道上的從業人員)、地域(居民、企業、地域社會)也取得了效果。其效果的內容和項目如下。2.2.1對利用者(1)提高了出行方便程度。旅行時間縮短;準時性提高;旅行開支節省;運營時間延長;換乘車的方便性提高;選擇交通工具的范圍擴大;給高齡者、殘疾人外出創造了方便條件。(2)提高了舒適性。終點站的混雜現象減輕;車內的擁擠狀況減輕;公路的擁堵狀況緩解。(3)增強了安全感。公路交通事故減少;發生災害時便于救援。2.2.2對提供者(1)需求增大。新增和換乘的乘客均增加。(2)收益改善。以運營為主體的收益提高。此外,至城市鐵路車站的通道經營者(公共汽車、出租車等)隨沿線居民出行者的增多增加了收入。2.2.3對地域發展(1)建設城市鐵路,不僅給沿線居民外出帶來方便,隨之增加的商業設施也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許多便利。(2)對應車站附近人口的增加,促進了產業開發,從而增加了人們的就業機會。(3)隨著城市鐵路交通運量的增加,減少了汽車的用量,使NOx、CO2等污染物排放量減少,從而改善了城市環境。(4)由于利用城市軌道交通,提高了通勤、通學的方便性,使建設住宅區、辦公樓時對土地的利用更加合理,從而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土地的資產價值也隨之提高。(5)城市鐵路的建設使地域經濟更加活躍,地域所得增加,地域稅收(個人、法人、事業所、與土地有關的稅收等)增加。從而改善了地域財政收支狀況。3調查分析 這次調查對與城市鐵路有關的建設效果從幾個角度進行了定量與定性分析,現將部分分析結果介紹如下。3.1城市鐵道建設效果3.1.1收支效益分析 由于建設城市鐵路,節省了人們的出行時間,減輕了人們的經濟負擔,使利用者獲得了利益,提供者取得了效益,城市環境獲得了改善,其效益總和超過了投入建設的經費圖2、)。 在同一個城市圈里修建數個城市鐵路線路時,像札幌南北線、福岡市1號線那樣,與其并行的公路越擁堵,利用城市鐵路者獲得的利益越大。
3.1.2提高了高齡者、行動不便者的方便性 包括城市軌道交通在內的公共交通工具,對因身體原因利用機動車受到限制的人群而言,對使城市鐵路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腿腳”寄予厚望。 從札幌城市地鐵沿線和非地鐵沿線65歲以上老人因私事利用交通工具的情況來看,沿線地區利用小汽車的只占17%~29%,低于非沿線的26%~39%。3.1.3緩和公路擁堵狀況 由于城市鐵路的發展和服務工作的改善,一些住宅區和業務部門紛紛向鐵路沿線集中;過去一些利用小汽車的人開始改用城市鐵路,從而減少小汽車的交通量。從仙臺和福岡2個城市圈的情況看(圖4、5),這種傾向都很明顯。
3.1.4生活設施增多給出行帶來方便 由于建設了城市鐵路,使晚間出行的人數增加,與此相關的是使沿線的商業網點增多,從而給當地居民的生活帶來方便。例如,1999年與1984年相比,在札幌市,距市心等距離的福住(地鐵沿線地區)商店數量增長了2~3倍,而新琴似(非地鐵沿線)營業的商店數量卻減少了一半多。 另外,因為建設了城市鐵路,給沿線居民提供了方便,使沿線居民每天因私事出行次數比非沿線居民要多(圖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