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加入WTO,工程項目管理與國際慣例接軌勢在必行,建造師注冊制度的啟動,使工程項目經理的市場化特征凸現出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全面認識工程項目經理的深刻內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項目經理的職業定位
在對工程項目經理做出職業定位之前,有必要從經理和職業經理的概念中去尋找理論根據和切入點。顧名思義,經理就是經營管理,如果把經理界定在人格化范疇,就是指負責經營管理的人,經理一旦人格化,就變成一個非常具有誘惑力的頭銜,所以在社會上人們把這樣的人才稱之為職業經理人。職業經理人是市場化的產物,沒有市場也就不會有職業經理人的天地。職業經理人進入市場,一般受雇或受聘于一個載體,他既要負責經營管理這個載體,同時又要善于經營自己;職業經理人是一種復合型的人才,他不僅知識面要寬、精通經營管理業務,而且觀察事物的視野要開闊,并有駕馭全局性工作的組織領導才能。
在經濟發達國家,職業經理人的社會地位非常顯赫,尤其是大公司對總經理、總裁等重量級人物的選任,不僅對綜合素質要求非常高,而且十分挑剔,必須具備較全面的知識修養和較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一般把這種角色稱為CEO,即首席執行官。
在國內,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職業經理人的概念越來越為人們熟悉。尤其是那些股份制、有限責任制、中外合資合作、跨國公司等現代企業,已開始流行職業經理人“執牛耳”的經營管理方式,一般把這種人認定為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實踐證明,選好一名職業經理人,等于使企業經營管理獲得了預期成功。反之,則會使企業遭遇重創,蒙受較大的經濟損失,付出極高的代價。隨著項目管理這門新興學科的逐步形成,項目管理技術已在許多國家推廣應用,在經濟發達國家受到廣泛的重視。職業經理人這個概念,隨之迅速向項目管理方面延伸,于是人們對項目經理及團隊開始賦予新的認識。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項目管理具有管理的系統性和特定性,適用于廣泛的領域,項目管理者更容易找到施展才華的天地,因而深受社會歡迎,便有了今天國際上非常流行的項目經理頭銜。正是由于項目存在的普遍性和它所具有的“一次性”基本特征,所以用項目經理方式實施項目管理,不僅能保證項目目標實現,同時又能使其具備良好的市場前景,因而受到行業、企業、社會、市場的普遍推崇。
我國建筑業是推行項目管理,實施項目經理制度最早的行業,從學習魯布革工程質量經驗開始,深化項目管理體制改革,結合國情消化吸收,已創立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工程項目管理理論體系和科學的工程項目管理運行方式。新近推出的國家標準《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CDlT50236—2001,集十多年體制改革和項目管理經驗之大成,是我國建設領域項目管理發展進程中又一個里程碑式的標志。應當看到,國內工程項目管理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經過十多年的不斷洗禮,已經引起國際項目管理學術界的極大關注,內外結合已進行了幾次多角度、多層次、多內容的廣泛交流。通過全國統一的項目經理人才培訓,在國內率先普及了項目管理系統理論知識。目前,建筑業已有約50余萬人取得了建設部印發的項目經理資質等級證書,除建筑業外,項目管理技術正在向建設領域其它方面滲透。總之,管理的科學概念和項目經理職業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并隨著項目管理理論的發展而發展,綜上所述,工程項目經理的職業化概念,一般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具有工程項目管理的知識結構。項目管理是一門多知識交叉的獨立學科,一般來說,職業項目經理應掌握以下知識面:工程項目管理理論知識;工程技術經濟方面知識;工程招投標方面知識;工程合同管理方面知識;工程施工組織方面知識;工程質量安全方面知識;工程成本方面知識;工程行為科學方面知識;工程法律法規方面知識;其它學科方面知識等。
具有工程項目管理的執業資格認證。《建筑法》規定,從事建筑活動的專業技術人員,應依法取得相應的執業資格證書,并在執業證書許可的范圍內從事建筑活動,現階段項目經理資格認證的途徑主要有: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印發在規定“過渡期”內仍然有效的建筑業企業項目經理資質證書;按國家執業資格制度規定,依法取得并經注冊有效的建造師執業資格證書。
具有工程項目管理崗位職務。是否授予項目經理崗位職務歷來由所在企業決定,假如一個項目經理已有職業資格,但沒有項目客體存在,或沒有取得項目管理的對象,則不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項目經理,所以企業應制定科學的評價辦法,根據崗位業績、工作能力、資信證明等內容,衡量項目經理的管理水平和貢獻大小,擇優選配項目經理上崗。
具有工程項目經理責任能力。工程項目經理應有履行項目管理的責任能力,因項目管理不善或工作失誤導致的后果,應依法承擔有關責任。項目管理的責任風險,主要表現為質量、安全、工期、成本和其它責任風險。企業應以通過簽署《項目管理目標責任書》的形式,落實項目經理責任制,采取各種預防措施的應急預案,有效避免、轉移或分解項目管理的責任風險。
項目經理的市場定位
工程項目經理的市場定位是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對工程項目經理實行市場準入制度,是在全面推行招投標制,規范市場競爭秩序中逐步建立健全的。實行這一制度的依據是《建筑法》《招標投標法》《合同法》和相關行政法規對市場準入的規定。實行這一制度的目的是規范市場秩序,保證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建立項目管理的行為規范,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實行這一制度的方向是順應工程項目管理與國際慣例接軌的發展走勢。
我國工程項目經理的市場定位,經歷了兩個階段與時俱進的變化。第一階段為建筑施工企業項目經理資制管理制度,是以通過行政審批來實現的。項目經理資質等級與項目經理所在企業資質等級相掛鉤,相互適應。項目經理資質根據招標條件需要,進入市場參與競標,中標后上崗扮演項目經理角色,與特定的項目實行管理對接,代表可服務的企業履行施工合同。第二階段是以人事部和建設部聯合印發的《建造師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為標志,意味著國家正式啟動建造師執業資格制度,取消項目經理資質行政審批核準,由注冊建造師代替。市場準入方式雖然發生變化,但項目經理崗位職務的本質并沒有改變。
國家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大中型項目的項目經理和小型項目的項目經理的市場準入實行“管大放小”的分類指導,在“五年過渡期”結束后,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和不斷深入,取得建造師執業資格是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大中型項目的項目經理,應由依法取得注冊建造師執業資格的人員擔任,一級建造師對應一級項目經理,二級建造師對應二級項目經理,企業聘用的項目經理對應三級項目經理,建造師執業資格和項目經理崗位殊途同歸,都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合法實施項目管理的必然歸宿。
獲得市場準入就位的工程項目經理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從容應對市場的挑戰:
審時度勢,夯實項目的管理基礎,樹立項目的經營理念和市場競爭策略。項目經理要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項目任務,善于用嶄新的理念,精心組織項目管理,切實做到“干一項工程,樹一個品牌,交一方朋友”,只有那些善于臨機處置、敢于拼搏、多謀善斷、剛柔兼顧、勇往直前的項目經理,才有可能真正成為市場有力的競爭者和項目管理的成功人士。
規范行為,以市場為取向,建立項目工作制度和職業道德準則。項目經理從三個點位規范行為至關重要:第一點,依法從業,規避市場風險,按規定辦事,遵守職業道德,是項目管理責任主體行為規范的基本準則;第二點,統籌策劃,編制項目預案,按規范辦事,自覺盡職盡責,是項目管理責任主體行為規范的基本程式;第三點,嚴格自律,努力誠信工作,按規章辦事,虛心接受監督,是項目管理責任主體行為規范的基本制度。
善于組織,按科學規律施工,營造項目的施工環境和工作互補氣氛。項目經理應把施工現場視為工程項目管理的重要內容,本著“項目圍著市場轉,企業圍著項目轉”和“內抓現場、外抓市場”的原則,高起點運作,高水平發揮,使整個項目管理和現場管理有序互動,相得益彰,通過精心組織策劃,達到事半功倍的綜合效果。
不斷溝通,理順項目的屬地管理和現場周邊關系,接受社會市場的監督。項目經理必須立足現場,從嚴要求自己,主動溝通與項目有關的外部公共關系,取得周邊有關單位的理解和支持,自覺接受有關監督機構的檢查,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項目管理水平。
項目經理的國際定位
在經濟全球化的市場競爭中,我國急需國際化的工程項目經理,培養一批熟悉國際慣例的項目管理人才,實施“走出去”的戰略,躋身于國際建筑市場,逐步擴大市場占有份額,改變我國“大建筑、小份額”形象,仍是建筑業面臨的一項戰略性任務。我國工程項目經理要達到國際認同,必須努力實現三個根本性的轉變。
第一個轉變,必須有進入國際市場的執業資格。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上,取得相互認同的執業資格,并獲得某一國度的準入,本身就是國際慣例,如國際上成立最早的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學會,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通過該學會授予的特許建造師,享有較高的國際聲譽,得到許多國家和地區的認同,一旦取得特許建造師資格,等于拿到了在全球范圍內從事項目建造活動的通行證。
我國加入WTO以后,建造師注冊制度象征著我國的建造師執業資格正向國際慣例靠攏,爭取達成有關國家互認將是參與國際工程承包競爭、增強競爭能力的戰略之舉。
第二個轉變,必須有取得國際認可的品牌優勢。國際市場上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承包商,一般都蘊含著潛在的品牌優勢。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業的人才優勢和競爭優勢。在國際競爭中,我國入圍的承包企業應有企業的品牌優勢,品牌優勢中實施項目管理的項目經理應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知識修養,工程業績、能力素質、信用證明是其綜合體現。
國際工程項目管理聯盟為我國評選“國際杰出項目經理”,通過現場英語答辯,充分演繹了我國杰出項目經理的綜合素質和人格魅力,國際杰出項目經理是中國優秀項目經理的國際化形象代表,是項目經理的最高榮譽。根據國際工程項目管理工作聯盟的要求,國際杰出項目經理的產生必須具備四個條件:必須是中國的優秀項目經理;必須經過國際化培訓;必須具有親自組織項目管理并完成重大項目的代表工程;必須掌握一門外語。按照這四條標準,中國建筑業協會項目管理委員會從2002年開始由各地協會推薦,經國際工程項目管理工作聯盟組織評議,并經現場英語答辯。
我曾有幸作為中國第三屆國際杰出項目經理的一員到匈牙利參加國際項目管理全球會議暨2004年度國際杰出項目經理頒獎大會。此次會議,全球共有34個國家和地區的項目管理組織參加,我們與世界上其它國家的優秀項目經理同臺受獎,國際項目管理協會主席Milesshepherd(克來莫)先生在會議致辭和總結中,特別對中國建設領域全力推行項目管理所取得成就給予了高度評價,并對中國有這樣的優秀項目管理人才深感欣慰,會議期間主席先生還親自為中國國際杰出項目經理簽發了證書并頒發獎牌。
通過國際杰出項目經理的出訪受獎,大大提高了我國建設行業在國際上的地位,并在全國建筑企業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這對于推進我國建筑業的改革,加快項目管理人才隊伍的國際化步伐,進一步實施“走出去”的戰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個轉變,必須有適應國際競爭的新型人才。根據專家預測,加入WTO后,國內承包企業和國外承包商“內出外進”的格局逐步形成。從建筑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總體形勢看,參與國際競爭一定程度上是高素質人才的競爭。在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作為項目經理,要通過不懈努力,盡快搭上理念更新、知識更新、方法更新的快車,把自己變成學習型、競爭型、創新型的人才,方是最佳的自我定位。